为期4天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19日落下帷幕。393名选手脱颖而出,荣获109个项目的奖牌。这次大赛折射出哪些职业发展新趋势?
趋势一:纷繁多彩的新职业前景广阔 从飞机维修、汽车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到工业4.0、云计算、数字建造,再到花艺、美发、烘焙……走进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各种比拼令人眼花缭乱。 首次设置的新职业赛项,凸显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发展不断走向多元化、专业化。 “参赛选手较上届增加58.2%,重点增加了全媒体运营、互联网营销、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等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介绍,高学历选手大多集中在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领域,显示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记者看到,在互联网营销赛场,选手们拿着折扇对着手机摄像头“花式带货”。裁判长薛茂云告诉记者,传统营销向数字经济迈进,需要大批人才支撑,选手要掌握市场分析、直播装修等多种技能。 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赛场,有着博士身份的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冯伟格外受关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国家发布的新职业,对我来说是新挑战。” “设置新职业赛项,对增强新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王晓君说。 家政服务(整理收纳)赛场上,选手们在“房间”内麻利地分类整理杂物。裁判长谈檀是一家整理收纳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她深有感触地说:“2015年公司只有我一个人,现在发展到1000多人,市场需求显而易见。我正在参与编写整理收纳的国家职业标准,希望更多人通过大赛认识并加入这个职业。” 趋势二:职业教育水平改善,多领域人才彰显“真功夫” “从这几天的比赛看,选手水平整体提升明显。”担任数控车项目裁判长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程师宋放之感慨地说。 “天上飞的卫星、飞机,地上跑的高铁、汽车,还有杯子、瓶子等生活用品,都要用数控车床做出模具再加工出来。”宋放之说,现在题目难度大幅提升,但选手们还能拿到很高的分数。 曾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的吴鸿宇,这次作为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教练来到赛场。他告诉记者:“能明显感觉到各省都加大了投入力度,竞争更加激烈。” “无论是操作技法还是选手的综合素养,都有很大改进。这体现了我们办赛水平的提高,也折射了职业教育水平的改善。”焊接项目裁判长、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景凤说。 记者注意到,这次大赛更加注重考察选手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珠宝加工赛场,选手们使用真金白银和珠宝制作首饰、一决高下。从飞机到轨道列车,从重型车辆到新能源汽车……大赛更多用“真枪实弹”“真材实料”,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 毕业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22岁选手吕岳强,参加了飞机维修项目的比赛:“要在真实飞机上完成部件更换、设备检查和修理等,对个人能力是极大考验。” 这次大赛还首次设置企业分赛场,让选手们到实际工作地见“真功夫”。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起重设备应用技术项目火热比拼。选手对着一块块屏幕和按钮,远程操控1公里外的岸桥进行集装箱装船作业。来自宁波海港集团的选手吴飞说,“我以前是现场开岸桥的司机,随着港口加快智能化建设,前年开始远程操纵岸桥。远程操作无法同步了解机械的运行状况,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趋势三:高技能人才市场紧缺、未来可期 这次大赛吸引了诸多企业积极参与。不少企业负责人专门来到现场观看比赛、招揽人才。 涂料行业讲究“三分料、七分工”,油漆工至关重要,但近年来一直面临人员老化断层、高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立邦产业人才发展中心总经理付俊英连续几天都在场馆“蹲守”,她告诉记者,“上届大赛我们就吸纳了一些优秀选手,这次好几个分中心的负责人都来了,也已与几名种子选手明确了意向。” “我们聚焦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获奖选手将对标研发工程师的待遇水平。”山东中德栋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作栋说。 记者发现,企业不仅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院校合作也更密切。大赛期间,一批企业与学校签订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订单。 大赛深远的影响,是让越来越多人看到技能的价值、看到技能成才的前景。多位院校负责人表示,参加过技能大赛的选手,找工作时都很抢手,大企业基本直接录用,待遇也不错。 “成才道路不止一条,学一门好技术,也能让人生出彩。”刘景凤说,“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通过大赛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和待遇,增强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同,一定会鼓励带动更多人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
上一条:以公益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如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部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