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教育“十四五”解读|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

    2022-05-18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系统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为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擘画战略蓝图。

    一、《规划》制定的背景与重大意义是什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和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江西教育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期。教育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公平、事关民族复兴,科学编制和实施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我省教育系统总结经验,认真研判形势,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更是擘画战略蓝图、明确战略重点、提出战略举措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制定总的要求是什么?

    《规划》制定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工作部署与要求,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立足我省教育实际,科学研判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回应百姓对教育发展的期待,充分考虑我省教育发展状况,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教育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秉持教育公益性,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树立质量为先理念,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努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五是坚持服务大局。主动服务国家和江西重大发展战略,助推共同富裕战略实施,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厚植人才优势,培育发展动力。

    四、《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有效衔接机制更加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到2035年,我省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现代化,全面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五、《规划》制定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省教育发展条件。《规划》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个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综合考虑我省省情教情和未来一个时期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趋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扬特色、创一流,对“十四五”时期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六、《规划》制定如何体现江西特色?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大家都提到了江西教育“十四五”规划应更多地体现江西特色。我省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近年来,我省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成绩。因此在“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着力打造江西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做足做深做特“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在人才培育、社会服务、红色文化研究上进一步整合高校资源,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红色基因传承紧密结合,在大学文化建设与育人实践中不断注入红色文化血液,构筑坚固的意识形态防火墙,为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指引。

    七、《规划》中哪些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发展目标值?

    一是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教育部提出2025年达到96%,而我省2020年就已经达到96%,考虑到“十四五”时期江西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此,将2025年目标值设定为96.5%,比国家目标值略高0.5个百分点。二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教育部提出2025年超过92%,而我省2020年就达到92.5%,因此将2025年目标值设定为94%,比国家设定目标高2个百分点。

    八、《规划》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江西教育发展坚持德育为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载体,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改史、社会发展史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构建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机制。

    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构建小学培养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为重点的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三是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江西品牌。

    四是统筹推进五育并举。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九、《规划》如何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是建立健全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幼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力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协同实施机制。

    二是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创新劳动课程体系。搭建省级综合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丰富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

    三是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推进大中小学劳动周、“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职业体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对劳动的情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四是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强化劳动教育日常监测,推进劳动教育综合评价,全面提升劳动育人功能。

    十、《规划》如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少年健康成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学校体育美育设施,推进音体美教育教学条件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健全“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推动足球、篮球等教学改革,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各地普及游泳运动,帮助每个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美育教学模式,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推进艺术课程改革,丰富艺术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具有1项艺术爱好、形成1项艺术特长。

    二是支持大中小学校建设健康教育管理中心,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生命教育课。利用大数据技术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分级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档案,提高心理问题识别和危机干预精准度,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是广泛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加强对教辅、课外读物等教学材料的审核,完善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估监测,三年内确保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成效显著。

    十一、《规划》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定了哪些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十四五”时期,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浓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是密切家校合作。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功能,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做实学情分析会、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志愿者等活动。

    二是深化校社合作。建立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参与支持学校管理和育人工作的有效机制,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运动场、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性活动,鼓励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进校园上讲台;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和形式,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

    三是推进家社协作。推动《家庭教育法》落地实施,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加大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大网络不良信息治理,净化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全社会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上一条:民法典轻松学!戳进来掌握知识“典”
    下一条:重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文公布

    版权所有:江西省轻工业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环城南路199号